俗话说“春天孩儿脸,一天变三变”,虽然天气慢慢变暖了,但早晚温差还是挺大,晚上走在户外凉飕飕的,这起伏不定的气温,引发的疾病也多了起来。
小伙子突然中风?半边身子没知觉
小张才刚满30岁,按理说正是人生中最为身强体健的年纪,却因为中风被送进了急诊。
“前天下午2点的时候左边半边突然就麻了,但是还能走路,就没放心上,以为是因为疫情休息太久,刚恢复工作有些不适应,累着了。”小张说,没想到几个小时之后不仅症状再次出现,还加重了,左边半边身体完全不能活动,一直持续了2个多小时。
小张这才慌了神,让家人把他送往医院急诊医学科。
随后,急诊医学科医生紧急安排小张查血常规、做颅脑CT检查,并将其送往神经内科卒中中心,经过治疗,小张已经没有大碍,几天后就能出院了。
“血管收缩,血压会变高,天气变冷也会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,血管容易痉挛,对大脑血管不好的人来说就很容易引起中风。”神经内科医师说,小张本来就有3年的高血压病史,手术后发现他本来就有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情况,加上最近天气变化大,气温高低起伏不定,血管收缩,血流变得困难了。
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,医生说,她前几天一个后半夜就收治五个患者,其中两个脑出血,三个脑梗死。
据临床统计,中风后1~2小时送达医院急救,病人不致残率达70%~80%。而在4-5小时内救治,不致残率只有30%~40%。医生介绍,这类患者普遍生活不规律、精神压力大。她提醒市民,一旦发现有面瘫、肢体无力、言语不清等脑中风症状,应在发病后的4-5小时内就医,以免错过最佳救治时间。
病从口入,送进嘴里的食物一定要上心。
除了心脑血管类疾病,因为天气变化导致腹痛腹泻来急诊的病人也不少。
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都与温度密切相关。随着天气回暖,微生物逐渐活跃起来,酶的活性也随之增强,食物就容易发生变质。更重要的是,某些微生物,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黄曲霉等能产生耐热的毒素,食用后可引起中毒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同时提示,气温波动大,食物腐化变质很快,市民尽量别吃在常温下存放的食物,食物在冰箱内可冷藏24小时,超过72小时千万别吃。一旦出现腹泻并伴随发烧,应立即就医。
?